素食情缘
一些同代人见到我,往往问:“你没有老,有何诀窍?”“没有老”绝对是假的,“诀窍”嘛,那就是多吃青菜。 <BR><BR> 青菜,以深绿色的蔬菜为主,兼指代其他素菜,如豆类、薯类等。这些素菜,营养全面而丰富,且含有纤维素,在消化过程中,还起着清洗肠胃的作用。 <BR><BR> 我常常对着“仙”字沉思。“仙”者仙人也,长生不老,且法力无边。“仙”之造字,或为“形声”,或为“会意”,我的理解是:居于深山之高人,人为义,山为音。居于山,想吃大鱼大肉,想食不厌精,恐不可得也,只好吃青菜、豆类、薯类了。山里空气新鲜,泉水清净。在这么好的泉水和空气“哺育”下,生成的食物,当然是上上品了。怪不得“仙人”“长生不老”。 <BR> <BR><BR> 由于少年家贫,除了年节,我很少见肉。那时村里有个寺庙,那里的修行者长年素食,也面色红润,身体健康。于是我也渐渐崇尚起素食,达到了青菜不可少和逢豆必吃、逢薯必啖的地步。 <BR><BR> 素菜的佼佼者,笋与藕当列其中。笋,有人称它为“素菜之冠”。据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爱食笋,又很爱竹。今日之笋,明日之竹也,他不忍剪之,有“忍剪灵魂一寸心”的诗句为证。藕之地表部分是其叶和花,“出淤泥而不染”。藕生于淤泥之中,挖取时,只要不挖伤它,也是不染淤泥的。我曾看过一部电视剧,某仙访南海时,观音叫童子捧藕侍之。 <BR><BR> 薯类,也是我之所爱。番薯、木薯、马铃薯,没有一样不是佳肴。 <BR><BR> 萝卜与豆腐,被我称之为长寿菜。我家容县有句土谚:“萝卜上市,药铺关门。” <BR><BR> 两三年前,我读《科学养生》杂志,里面载有盛行于台湾的“青菜救命汤”,即实践之推行之:“汤剂”为“白萝卜2根,红萝卜1根,冬菇4朵”,配肉骨煲汤饮之,每周2次,可使身轻力健。至于豆腐的营养价值就不用说了,豆浆,连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洪昭光也认为可与牛奶媲美,甚至更好。 <BR><BR> 素菜的烹调,我以为应保留其本色,以素为主。名厨师做菜,配料多多,以至于“喧宾夺主”、“不识庐山真面目”了,还能叫“××菜”吗?当然,适当的配料也是要的。清水煲木薯,固然好,放点盐,更香。佐以葱蒜,用猪油炒之,就达到我家土谚说的“皇帝吃了,不回京”的地步了。 <BR> 学习一下
页:
[1]